Search

《吃米好還是吃麥好》之三 一方水土一方人

好,我們回到吃米與吃麥的差別,大家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吃米好還是吃麥好》之三 一方水土一方人

好,我們回到吃米與吃麥的差別,大家試著用單純直觀的古人角度思考,水稻生長在淹過根部的水田裡為什麼不會被淹死?

「水稻的天性(基因)就能排濕氣。」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。

神醫學姐說過一個案例: 一個山東來台灣玩的阿伯,來台灣的這幾天一直頻尿,懷疑自己是不是腎臟或攝護腺去求診。神醫學姐一把脈發現沒毛病啊,再細細診脈後,發現是因為來台灣飲食改變為大量米食的關係,加上阿伯雖然年紀大,但胃氣甚強,所以把多餘的濕氣一起排出來。

也可以試着推估小麥的藥性,為何小麥能在秦嶺-淮河線以北較乾旱的地區種的活? 可能因為小麥本身(基因)其實會想盡辦法吸收周圍的水氣,讓自己內在變濕潤,也就是會「釀濕氣」。

西方的研究,認為小麥濕氣的表現,可能跟「麩質」有關,許多過敏體質的大小朋友也開始接受「無麩質飲食」,跟素體(天生)脾胃嬌弱,難以運化水濕有關。

<水稻排濕,小麥釀濕>

聽到水稻排濕,小麥釀濕,這時大家可能開始對小麥產生不好的印象了,寶春師傅可能也會抗議。其實不能這樣子貼黑標籤,阿銘師下一集必須平衡報導一番。

圖片來源:
https://cn.iherb.com/blog/why-do-people-follow-a-gluten-free-diet/392

--------
之一 原來古代中醫這樣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046586374966/

之二 天性生藥性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109746368650/

之四 順天應地 保命全形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8655765914048&id=195565221223107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學貫中西醫的人體結構技師,認為治癒的定義為讓身心靈還原到最初的狀態。 A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and also a MD., who recondition body by acupuncture. We deserve a better way for healt
View all posts